普通人买基金和股票是为了积累财富,让自己的人生更从容。
可奇怪的是,自从我开始攒基金和股票后,就开始变得对自己更抠门,消费时想的是把钱省下来能攒更多的股票。
经历了恋爱、婚姻后,发现生命的归宿并非依附于他人,而是作为独立个体,找到自我的主体性,实现个人价值。
过度依附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负担,而独立追求价值能让生命更宽广、更热烈。
前不久在某书上的帖子引发思考:标题是“炒股治好了我的恋爱脑”。曾经的作者沉迷于恋爱中的拉扯和内耗,将精力全部放在情感纠缠上,但接触炒股后,她的生活重心转移了,内耗减少,整体状态改善。
随着对作者深入地了解,我对此的感受也从吃惊变成欣慰和“给劲”。她反思了社会对女性的教育问题:传统教育往往强调女性要“学会谈恋爱嫁个好男人”,而男性则被鼓励“搞事业出人头地”。
作者呼吁女性去除“恋爱脑”,主动争取和拓展生命,避免将生命局限在情感依附中。
生命的真正归宿是追求自我价值,而非通过依附他人来实现满足。
这种独立性能让个体更自由和充实,避免成为“无头苍蝇”式的迷茫状态。
将这一观点与投资理财主题衔接,你会发现,理财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。
自从我接触基金和股票后,生活发生的三个主要变化。这些变化是正向的,它们帮助我向“自由和独立”迈进:
首先,更爱攒钱了,且存钱的速度也快了很多。
我变得节俭,基本只满足吃喝拉撒等基本需求,物欲明显降低。
我热衷于将闲钱投入投资账户,盘算着“多买一手股票或几份基金”。
开始见不得账户有一点钱闲着,这种心理导致花费减少、存款增加,账户余额变得可观。
分享一张图片,用它代表像我这样小散户的心态再合适不过:
其次,生活更有秩序感,感觉生命更受自己掌控
理财就是理生活,分配有限收入时,我会综合考虑生活的各个方面,比如吃喝拉撒、生老病死,从而让生活更清晰、可控。
在简七的《好好赚钱》书中有一个观点:真正的安定源于对金钱的把控力,通过建立思维逻辑系统整合金钱、智慧、经验等因素,才能实现自由。
自认距离这种境界还远,但正一步步接近。
还有我偶像芒格的话:“当走到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时,我决心成为一个富有之人。这并不是因为我爱钱,而是为了追求那种独立自主的感觉。”
这让我体会到存钱带来的希望——一种逐步拿回自我掌控权的积极力量。
最后,读的书变了,也变得更爱学习了
我的阅读偏好从小说转向投资理财书籍,现在我书架上三分之二的书籍是投资相关,如巴菲特和价值投资的著作。
为了深入学习,我接触会计和数据分析书籍,学习如何分析公司、给公司估值、读懂财报,加上我本职就是数据分析相关工作,对数字的敏感性,也给分析公司带来了不小的助力。尽管开始的时候很有挑战,但通过反复阅读和实践,拓宽了知识面,学会了等待和耐心,心态更平和。
投资理财给我带来的变化都是正向的,包括节俭习惯、生活秩序感提升、学习热情增强等,我也感觉自己在朝“独立自主”的方向前进。
我是老陈,祝您暴富!
温馨提示:以上只是出于个人分析,不构成投资建议,请大家斟酌选择,你才是自己的兜底人。
股票十倍杠杆平台,中金宝配资,比较大的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